无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大师之作、必看佳片

的图片 第1张

这部‘无主之作(Never Look Away)’的中文片名是翻译自德文片名‘Werk ohne Autor(没有作者的作品)’。还记得2007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吗?当时这部片带给全球观众莫大的感动,德国导演贺克唐纳斯马克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以一个负责窃听文化界人士行动的东德秘密警察最后牺牲自己的良善光辉,让观众感受到何谓高贵情操。

事隔10多年,导演再次以身为德国人所背负独特且复杂的善恶纠葛思辨,从纳粹前期开始到东西德柏林围墙建立之后的历史时期,架构了这部影片‘无主之作’。大师出手,一样也是内容深刻到令人感动落泪。

故事以德国当代视觉艺术家葛哈・利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生平与画作风格为改编蓝图,但是根据资料这位艺术大师看过电影后觉得这是对他的生平一种近乎毁谤的下流滥用。可能导演想表达的与艺术家的想法不一样吧!><

的图片 第2张 的图片 第3张

(英文版、德文版的海报,片名还是德文的较贴切,看过电影后会了解为何海报要如此设计)

剧情叙述一个小男孩巴内特寇特成长于德勒斯登,因任教职的父亲不愿意加入纳粹而被迫搬到郊区,在那里他深受同样有著艺术心灵天份的阿姨熏陶,也目睹阿姨因为一些怪异行为被视为精神病患遭纳粹强行带走禁闭的残暴过程。

在当时纳粹的优生政策之下,阿姨被活生生施行绝育手术之后仍难逃进毒气室的命运,这项不人道政策的实行帮凶是一名妇产科权威席班医师,此人将来与寇特的命运有著极大的牵扯。席班医师坏事做尽却荣华享尽的人生遭遇也是本片的另一条故事支线。

;

寇特历经了德勒斯登大轰炸、纳粹战败、父亲因战时为保命还是消极加入纳粹组织导致战后无法恢复教职,青少年时期的寇特眼中所见均是德国的苦难。长大后思索人生意义与真理的寇特谨记著阿姨最后的教诲:“Never Look Away”,永远紧盯著真实,唯有真实是存在的。

的图片 第4张

(对寇特影响至深的伊莉莎白阿姨)

家道中落的寇特在人生波折中进到艺术学院,当时在东德共产主义统治下的艺术学院教授的是绘画必须为社会人民服务,屏弃强调自我的艺术创新,寇特在此认识了一生所爱(因为这女孩的名字与阿姨一样),人生也进入另一个阶段。

在这前半段导演对于德国历史中的悲剧、以及平凡百姓在纳粹强权与铺天盖地而来的民心走向中的为难,表达了他的悲悯。老实说,在观赏本片之前,我从没想过在纳粹初期以及东德共产时期现代艺术与画家(如毕卡索等)是如此被污名化的,也不知道纳粹除了屠杀犹太人之外竟然连对德国人自己也进行优生政策,任意杀害有可能遗传缺陷基因的人民。导演以高超的说故事技巧所传达出来的历史伤痕与沈痛反思,让人震撼。

的图片 第5张

(蒙德里安的作品被这位导览员批评得一文不值,此为纳粹前期)

但是本片比‘窃听风暴’格局更大的一点,是导演除了聚焦在德国的历史伤痛之外,后半段则是探讨人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创作信念,以及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寇特在柏林围墙建立前两个月逃离东德来到西德,进入杜塞道夫艺术学院就读,受到一名教授启发,把自己从前卫装置艺术的跟风中解脱出来。在尝尽了生活与创作上的种种失败后,寇特因为一张当初主导优生政策的纳粹落网新闻照片,触动了他童年深埋在心中的回忆,靠著将昔日的照片(包括与阿姨的合照)转换成人物肖像画,再制造出模糊感,他舒解了心中对创作、对真实的疑虑,找到自己的创作灵感。观众也在一张张画的制作过程中深深深受到那种伤痛与遗憾昇华出来的美感。

的图片 第6张

(从照片中找到创作灵感的寇特)

片中有不少段落让人感动落泪,尤其是艺术教授对寇特说的一席话,那是关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哲学的一段诠释。这位教授在战时曾经因战机失事坠毁在鞑靼而受到善良鞑靼人民的照顾,当时他头部受到重伤,鞑靼老奶奶细心地照顾他,在他的头上敷油膏、为他全身裹上毛毡。对教授而言,他一生中所感受到最真实的时刻、最真实的事物,就是那油膏与毛毡的触感,从此之后他不断想找寻那样的真实感却不可得。但是最后他领悟到如笛卡儿哲学所阐释的:不管真实是否存在,我们的心灵在思索著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心灵与思想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看见真实的自己。

这一席话不知为何让我热泪盈眶,也许是演员演技太好,也许是佩服导演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讲出他心中关于这些人生哲学的反复思辨,也许是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才是唯一的真实。

的图片 第7张

(艺术教授的战时经历启发了寇特)

片名取为‘无主之作’,也正是寇特明白一切的真实都只存在于照片中的人物被拍摄的瞬间,他所创作出来的画作其实是没有作者的。结尾时已经成名的寇特终于体会到当年阿姨在众公车长按喇叭声中的心神激动,回荡在影厅内的重低音配乐也似乎在叹息一个敏感心灵的消逝、让我们好像也感受到当时的阿姨与现在的寇特抓住心中真实的喜悦。

全片结束后的观影心情是蛮沉重的,有些导演的作品就是会让你在2、3个小时内(本片片长长达188分钟)好像经历了一场思想大跃进,也期待著自己未来会往更正向的道路前进。

PS.在片中饰演席班医师的演员沙巴斯帝安库克( Sebastian Koch)当年在‘窃听风暴’也与导演合作过。

总之,本片也是属于必看佳片,长达三小时的故事并不会让人觉得冗长或无聊,对于德国人民能有这么好的电影创作者拍出这么好的影片,我深感羡慕。

PS.我以前不知道这位画家葛哈利希特的作品与画风,片中他早期的照片转成肖相画的创作方法让我想起柳原汉雅的小说‘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书中有四位主角,其中一位是个画家,他也是历经种种失败后将三位好友的照片改画成肖相画而成名。也许作家就是采用这位画家的画风设计写作题材呢!^_^

的图片 第8张

(日裔美籍作家柳原汉雅Hanya Yanagihara的小说‘A Little Life’受到广大好评,目前已经由阿姆斯特丹剧团著手进行改编成舞台剧,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IMDb:7.6

MyScore: 9.5(唯一可惜的是我个人觉得床戏太多、艺术学院的同侪胡闹友谊段落也有点多馀,这可能也是‘ROMA’还是胜出的原因。但这只是个人感觉,我绝无任何资格可以评论大师之作><)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进戏院观赏,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错过)

***

赞 (0)